嫦娥”揽月、“祝融”探火、“羲和”逐日、“天和”巡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航天科技事业捷报频传。
这些“飞天梦”的实现,都不能绕开一个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科学技术委员会顾问陆元九。
深空探索,如何确保不迷失方向?在运载火箭、载人飞船、人造卫星等航天器上,都必须装备不依赖任何环境、不受任何干扰的惯性导航系统。
在中国,惯性导航这一尖端领域的探路者和奠基者就是陆元九。
万里归来 矢志报国
1945年,抱着“学好科学救中国”的信念,陆元九远渡重洋,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系求学。
“既然来留学,一定要学新东西。”陆元九知难而进,选择攻读当时最前沿的惯性导航技术,并成功获得了世界上第一个惯性导航博士学位。29岁时,他便被麻省理工学院聘为副研究员、研究工程师。
风雨如晦,爱国之心不改;家国多难,报国之志弥坚。1949年成立的新中国,百废待兴,急需人才。陆元九毅然辞职,突破重重阻力,于1956年回到故土,投身到新中国的建设事业中来。
回国后,陆元九参与筹建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先后担任研究员、研究室主任、副所长。他与新中国第一批科技工作者白手起家,在“荆棘里拓荒”,共同开创了我国的自动化研究,点燃了中国航天事业的星星之火。
在自己的祖国工作,陆元九仿佛有无穷动力。他在中科院、中国科技大学同时负责多项工作,每天都要工作十几个小时。除了进行工业生产自动化研究外,他还主持了飞行器自动控制研究、稳定系统研究等,都取得了成果。这期间,他还坚持撰写专著。1964年,他的著作《陀螺及惯性导航原理(上册)》出版。这是我国惯性技术方面最早的专著之一。
歡迎光臨 比思論壇 (http://bbb-ccc.today/) | Powered by Discuz! X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