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思論壇
標題:
解读癌症四大误区
[打印本頁]
作者:
p30900
時間:
3 天前
標題:
解读癌症四大误区
影视剧作品中对癌症治疗,化疗的表演常常有呕吐、脱发、疼痛、甚至虚弱、死亡等令人惧怕的场景,突出反映化疗的副作用,加剧了病患对癌症及其常规治疗的恐惧。
顾凯认为,这些刻板印象是需要纠正的,比如止痛,在整个临床上的应用已经非常规范了,癌症是能够有效的止痛的。再比如化疗,数十年来,随着多种辅助减轻副作用的保护药物的开发和可及,同一化疗方案导致的副作用强度也在大幅度降低,靶向药物和免疫制剂等新型药物的副作用可能不是表现为强烈的呕吐和脱发,而是其他。规范诊疗方面还有许多基础内容需要科普,提高受众的正确认知,免受片面误导。
根据在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系统开展的各项肿瘤预防、筛查和病例随访工作中,顾凯及其团队主要总结了四大误区。
误区一:生癌就是等死。因此拒绝检查、拒绝治疗。
解读:“癌症不等于死亡”,只要及早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不仅可以延长生存时间,20世纪70年代之前,医学界的确对多数癌症回天乏术,但随着现代医学科技的发展、医疗条件的改善,诊治癌症的效果已今非昔比。许多癌种,如乳腺癌、大肠癌等,治疗效果越来越好,患者生存率也越来越高。
但是,为什么如今癌症仍是上海市居民的第二大死因,占全部死亡的1/3呢?
由于大多数癌症患者是70岁以上的老年人,也是慢性病和老年退行性疾病的多发阶段。因此,这些人死亡是癌症与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所致,不能单纯归因于癌症。
误区二:片面认定自己生癌的原因。比如“我患乳腺癌是因为天天喝豆浆”“我患甲状腺癌是长期吃加碘盐引起的”“我因为长期熬夜疲劳,所以患了肝癌”……
解读:癌症是一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与传染病最大的不同就是病因复杂,往往是多种因素综合影响导致的。到目前为止,人们发现的致癌因素众多,但有较明确病因关系的,也只有吸烟、被动吸烟与肺癌、喉癌,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宫颈癌等寥寥数种,病因和疾病发生并没有必然关系。
比如,饮食不规律、长期熬夜、心情抑郁等不健康生活方式的确都是致癌因素,但所产生的危害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严重,多数是辅助的诱因,与其他致癌因素共同起作用。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患者喜欢将自己的病因归咎于某单一因素,有的说法还通过各种媒介广为传播。
豆浆致癌、碘盐致癌和牛奶致癌等观点已被证实为不实之谈,其中常喝豆浆和食用豆制品不仅不会致癌,还可以对乳腺癌的发生和复发起到预防作用。因此,大家应正确了解科学的防癌知识,以避免被一些“伪科普”所误导。
误区三:癌症发病正在年轻化。比如妇女体检中乳腺癌、宫颈癌、甲状腺癌等癌症的数量以每年十几例的速度递增,有的患者只有20多岁。同时媒体一直有报道,癌症发病正在年轻化。
解读:“癌症发病正在年轻化”,这是目前普遍存在的一种认识误区。虽然年轻癌症患者数量有所增多是事实,但年轻人癌症发病概率增高或发病高峰前移的现象并未出现。年轻化的概念是指发病高峰从大年龄向小年龄转移。而上海市疾控中心的监测数据表明,上海市癌症发病没有明显的年轻化,相反是老龄化了,中老年癌症患者的比例逐年上升,青壮年和少年儿童的比例在下降。20岁以后,各年龄段的癌症发病率都在上升,但上升的速度,呈现出年龄越大上升越快的趋势。
此外,对于部分容易被早发现的癌症来说,发病年轻化则是癌症早发现工作取得成效的体现。
一般癌症从发生到因为出现症状而被发现,可以潜藏在体内3-5年甚至10年之久,而通过体检和癌症筛查,很多癌症得以被提前发现,增加了癌症的早期比例,提高了治愈的概率,也使得患者的发病年龄(实质是诊断年龄)提前了3-5岁甚至10岁之多,呈现出“癌症发病年轻化”的假象。
误区四:癌症患者需要终身服药。甚至到处求医并要求医生开药,遭到婉拒后就选择了小广告中所谓的神医抗癌门诊,购买了大量中药和保健品长期服用。
解读:癌症是一类疾病的总称。如果按部位分,可以分成40多个大类、200多个小类,如果按病理类型细分,可以分成上千种。所以,除了非常特殊的病理类型,大家都习惯按大部位加上诊断期别分类,如乳腺癌早期、肺癌晚期等。
由于癌症早发现工作的加强,越来越多的癌症在早期被发现,而且是越来越早,最为突出的就是乳腺癌、大肠癌、甲状腺癌和宫颈癌。许多病例仅需要简单的手术切除病灶即可痊愈,不必再接受额外治疗,“癌症需要终身服药”属谬误。
患者一旦走入误区,既容易徒增烦恼,又容易上当受骗。即便是正规的中药和保健品,无原则地大量长期服用,也容易导致肝肾受损,增加肝肾疾病的发生风险。此外,现在越来越提倡癌症患者在康复期间(不仅是康复之后)就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除了正常的饮食和作息,还包括工作、旅游、健身、夫妻性生活和生儿育女等。
歡迎光臨 比思論壇 (http://bbb-ccc.today/)
Powered by Discuz! X2.5